为了通过数字内容获取更多的收入,《金融时报》去年还对通过Factiva和LexisNexis等商业新闻数据库访问其内容的读者加强了限制。用户必须购买特殊的授权才能够读到文章。目前,购买该授权的用户总量约为5万人,其中有600多家企业用户。
李尔庭说:“这些数据库的注册费并未反映出我们内容的价值,所以我们才会对价格加以控制。”他还表示,此举“大幅提升了收入增长”。
去年,《金融时报》收购了Money-Media,这是一家专为基金经理提供付费新闻的网站。上周,《金融时报》还收购了养老金商业新闻提供商MandateWire。《金融时报》还专门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在线时事通讯《中国投资参考》(China Confidential),每年收费2500英镑(约合4138美元)。
英国肯特大学新闻学教授、前《苏格兰人报》编辑蒂姆·拉克斯特(Tim Luckhurst)表示,以《金融时报》为代表的收费网络服务的增长表明,在其他媒体纷纷追随硅谷科技企业大力鼓吹“信息应当免费”时,报纸坚持收费的决策是正确的。他说:“这证明,专业新闻确实能够创造价值,至少在某一细分领域的确如此。”
普通新闻也可收费
对于其他希望向读者收费的网络出版商而言,其中的一大问题在于,除了对工作至关重要的专业化财经信息外,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普通新闻付费。部分分析师对此表示怀疑,但李尔庭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。他说:“有时候,我认为周围存在太多的宿命论,所有人都简单地认为普通新闻出版商不可能采取收费策略。我认为有这种可能,而且很有必要。”
为了从普通读者那里获得更多的收入,《金融时报》计划对网络业务进行调整。目前,非付费用户每月可以免费阅读10篇《金融时报》网站上的文章。李尔庭表示,今后该网站还会引入新的付费模式,例如针对单篇文章开发的微型支付模式。《华尔街日报》目前也在考虑这一模式。《金融时报》希望借此保留住那些通过搜索引擎来到该网站的非常规读者,从而为广告主带来尽量多的受众。
尽管处于经济下滑时期,广告仍然是新闻网站的重要收入来源。广告巨头WPP的高管罗布·诺斯(Rob Noss)表示,目前还不清楚,当读者需要付费才能访问新闻网站时,他们会对广告作何反应。他说:“我个人认为,如果我为信息付费了,对广告的接受度便会受到影响。”
面临更多挑战
并非所有《金融时报》旗下的数字内容都采取收费策略。今年秋天,该公司计划为旗下奢侈品周刊《如何消费》(How to Spend It)推出一个独立的网络版。李尔庭表示,至少在开放初期,该网站将免费。
由于奢侈品企业、银行和其他广告主纷纷削减开支,《金融时报》的广告收入也大幅下滑。Pearson上月表示,《金融时报》的运营利润上半年同比下滑了40%,营收下滑了13%。
根据英国发行量审计局(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 in Britain)的数据,《金融时报》印刷版的发行量也出现下滑,该报纸今年6月的发行量同比下滑了7%,仅为41.2万份。
分析师表示,《金融时报》还将面临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新一轮竞争,倘若默多克真能开发出新颖的网站收费模式,这种威胁将更为严重。拉克斯特认为,新闻集团将把《华尔街日报》与旗下其他内容的订阅费一同打包出售。
但李尔庭表示,《金融时报》并不存在其他报纸当前所面临的危机,他说:“这都是因为用户对我们所创造的新闻价值的信赖。我们对当前的发展十分满意。”
登报声明流程:
注:
《金融时报网站收费政策不再另类》文章版权声明:
《金融时报网站收费政策不再另类》由挂失登报网采集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及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果侵犯版权,请联系挂失登报网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